在今年的汽車市場中,新能源車型的表現無疑是最突出的,不光是特斯拉一家獨大,自主車企也涌現出了不少好苗子。據乘聯會數據顯示,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100.7萬輛,同比增長220.9%。只用了短短六個月,今年新能源汽車的整體銷量就要趕上去年一整年的數據了。 不過,有人歡喜就有人憂。盡管新能源市場是相當火熱,但失意者也不在少數。據澎湃新聞整理報道,有足足52款新能源車型在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未過千輛。 ![]()
“不靠譜”的造車新勢力 毫無疑問,在新能源發展的浪潮中,造車新勢力一定是不能忽視的那個?僧敵醮档糜卸嗌,現在打臉得就有多快,除了“蔚小理”這幾家車企發展得還不錯外,更多的造車新勢力已經被拍死在沙灘上。一方面來看,是因為大多數造車新勢力還停留在光鮮亮麗的PPT階段,實現量產的少之又少;另一方面來看,就算是該車企已經造出車并且實現交付了,可因為經不住市場的考驗,也漸漸“查無此人”。 ![]()
比如說威馬,曾經也算是造車新勢力中第一梯隊的存在,然而如今卻爭不過其他品牌了。像是這款半年銷量僅55臺的威馬EX6,競爭力真算不上太強。一款售價高達20多萬的中型純電SUV,續航里程卻只有408km,真不知道威馬怎么敢這樣定價的,你說拿這點錢去買個特斯拉不香嗎?既沒有品牌力,技術實力也跟不上,再加上品控以及質量問題頻發,威馬整體的銷量也嚴重掉隊。 ![]()
威馬摔得很慘,而這個造車新勢力就壓根沒啥存在感了。作為少數幾個將汽車實現量產的造車新勢力,相信沒幾個人對“國機智駿”有啥印象,但令人震驚的是,該品牌其實已經發布了三款新車。不過由于車型競爭力不高,同時品牌實在沒什么人認識,它的銷量也是慘淡無比。 ![]()
傳統車企轉型真的“難” 當然,造車新勢力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,但傳統車企向該市場的轉型也是不能忽視的?闪钊送锵У氖,并不是所有車企都能像比亞迪那樣轉型得很成功,大多數傳統車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并不太受歡迎。 像是北汽旗下的高端電動品牌極狐,初戰就以失敗收尾。去年10月,極狐阿爾法T正式上市,雖然這款車在性能上表現很不錯,可愿意為一個全新品牌冒險的消費者,終究還是少數。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只有700臺,意味著月均銷量百輛出頭,這與北汽當初美好的愿望“背道而馳”,同時極狐的第二款車阿爾法S,6月銷量也才200來臺,看來就算有華為加持也與并不是萬能的。 ![]()
相比起極狐這種用全新平臺來打造車的車企,更多的車企還沒有跳出傳統造車的思維,不少車企更是造個“油改電”車型就來敷衍消費者了。在新能源汽車越來越繁榮的當下,這種方式自然沒幾個人愿意買單了:一方面來講,這些車型大多數都是傳統車企為了“雙積分”而搞出來的,就用心程度以及技術含量而言,與那些在專門生產電動車平臺打造的車有一定差距,畢竟在原本燃油版車型的基礎上直接進行的電氣化改裝,確實能省卻許多的研發步驟以及研發成本;另一方面來看,那就是“油改電”車型的弊端也不少,先不說這些車型的電池容量都不大,續航能力不強,它們在安全性能上也落后于專門研發的新能源車型,再加上市面上可選擇的新能源車也越來越多,你說又有誰愿意去買這些車型呢? ![]()
小編語 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市場,也并不是什么“牛鬼神蛇”都接受。無論是在哪個行業,優勝劣汰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,那些沒有品牌、核心技術、資本的車企,都將紛紛倒下。而如何才能保證自己能在未來的市場中奪得一席之地,也是這些新興造車新勢力以及眾多傳統品牌該思考的問題。 (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 來源:騰訊網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