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桂林市區驅車約87公里,到達荔浦市馬嶺鎮銀子巖景區后,右轉再行1500米左右,就可見到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寨——銀龍古寨。 銀龍古寨原名小青山村,始建于南宋末年。相傳宋仁宗皇佑五年(1053年)狄青率部南平叛亂,其先鋒楊家將之后楊文廣屯兵馬嶺鎮鏌铘關,小青山周邊為其營盤,是為村落之發端。 村寨中有鄧、龍、李三姓,歷來崇文尚武,所以人才輩出,既有進士、舉人,又有中憲大夫、武將。宋朝英豪楊文廣、抗法英雄陳嘉的傳奇故事,更為村寨增添了一筆濃厚的歷史底蘊。 古村寨地處一座巨大的天然盆景中,四周群山環抱,是一塊難得的“鳳凰”寶地。放眼望去,地處青山秀水、綠蔭環抱之中的銀龍古寨,恍若世外桃園,仿佛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。 民居皆依山傍水而建,村寨外,連綿的山峰似一條條巨龍昂首騰飛,寓意子孫后代飛黃騰達,鵬程萬里。郁郁蔥蔥的小青山和朝寨山猶如玉柱擎天,又似天然屏障。古寨坐落其間,碧水清溪環繞,四周古樹參天,果樹成林,花香四季。 古村寨的布局,以荷花池為中心,民居繞池而建,錯落有序。村口,有總門把守,稱履祥門。整個村中共有巷道十二條,屈曲有致,生人進入如入迷宮。每個巷道均設有寨門,計有思文門、崇武門、仁慈門、德心門、老心門、安定門、怡情門、中興門等十二個寨門。寨門矮墻上都建有大小、多少不一的觀察孔或槍眼,由此構成了一個攻防兼備的體系。 古村寨建筑為明中后期始建,歷經清代而成規!,F存明清建筑八座,占地約4000平方米。這些宅院建筑均為傳統四合院式,房宇高大、鱗次櫛比。宅院用條石壘基,青磚墻到頂,灰瓦,內部為三開間木結構,窗欞雕花,內院天井為青石板鑲嵌,光滑整潔,古樸典雅。村巷以青石板鋪地,片石、鵝卵石鑲邊。巷道兩邊均為土矮房,可別小看了這些土磚矮房哦,它可是明代建筑,堪稱嶺南古村寨的典范,是研究桂林古建筑罕見的實物呢。 “小青山下有人家”,青山、綠水、房舍、荷塘巧妙地融合,人與自然和諧相處,天人合一。古老的瓦片,斑駁的泥土墻,整齊的石板路,綠樹掩映中的民宅,組成一幅悠遠的田園風景畫,令人神往。 令人遺憾的是,如今,由于社會的發展,人們的富裕,古村寨的巷道盡管保持良好,清掃干凈,但古居早已被人們廢棄,各寨門上的門名文字及各古屋上的牌匾雖仍在,但墻壁都已破敗不堪,似在嘆息韶光已逝;巷道旁的土磚矮墻頹毀坍塌嚴重,墻頭野草披離,似在悲嘆人老珠黃!衰頹之狀,讓人目不忍睹,不由悲情頓生! 歷史文化深厚的古村寨,亟需人們投入人力物力加以保護,否則,將無以傳承悠久的文化歷史,無以展示古村寨的文化底蘊!文物一旦消失,將會是無法彌補的啊。
|